7月17日,国新办举行“高质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规划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。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会上介绍,“十四五”时期,知识产权事业实现稳中求进、高质量发展,多项指标提前完成,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,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。
“十四五”时期,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迈上新台阶。成功打赢专利、商标审查提质增效攻坚战,建成国际领先的专利智能审查和检索系统,发明专利平均审查周期压减至15.5个月,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稳定在4个月,均跻身相同审查制度下国际最快水平。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从2020年的80.05分提升至2024年的82.36分,整体步入良好阶段。
知识产权运用取得新成效。我国深入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,成功推动一大批专利实现转化和产业化,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从2020年的44.9%提升至2024年的53.3%。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0年的11.97%提升到2023年的13.04%。在人工智能、信息通信、新能源汽车、量子技术、生物医药、光伏等领域,我国掌握了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专利,有力支撑了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。
知识产权服务达到新水平。上线运行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,汇聚400余项知识产权基础数据,实现知识产权全链条业务“一网通办”。国家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达到483家,实现省级层面全覆盖。建设脑科学、网络通信等重点产业专利专题数据库28个,向创新主体免费开放,有力服务了创新创造。
“十四五”时期,我国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取得新突破。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正式生效,实现第一批清单产品互认互保。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《全球创新指数报告》中,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,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之首,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。
申长雨表示,今年上半年,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稳中有进、进中提质,高质量发展态势更加彰显,相关指标数据表现良好,为“十四五”圆满收官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据介绍,今年上半年,知识产权储备稳步增长,截至今年6月,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501万件,同比增长13.2%,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.3件,再创新高;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提升,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到52.4万家,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达372.7万件,占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74.4%,较“十三五”末提升6.1个百分点。(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时斓娜)
星速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